2011年4月23日

信報 忽然文化 by 占飛

當紅藝人三宗罪
周潤發欺老.陳奕迅踢館.謝霆鋒嘲老竇

是我太敏感還是周潤發太得寵?發哥做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嘉賓,從發表「感恩感言」到質疑頒獎程序和大聲撐霆鋒到調侃希雲叔,十分鐘的「表演」成為整個騷的意外高潮。網民、娛記、專欄作家和電台主持人對發哥一致好評,讚他夠真,夠坦白,妙語如珠,既提攜後輩,又愛錫老人家。我不禁問自己:我跟這些人看的,是同一節目嗎?
發哥在台上自稱謙厚,又話自己「學識唔多」和「身份卑賤」,但我覺得這只是掩飾真正驕傲的假謙卑,鬼佬稱之為「false modesty」。他霸住個台話仲有嘢講,叫另一個頒獎嘉賓唔好出場,去「瞓陣先」;又質問主持點解先頒發最佳導演獎,之後才頒發他有份競逐的最佳男主角,搞到做了司儀幾十年的鄭丹瑞口震震大出洋相。凡此種種,顯示的不是謙厚而是霸氣。今時今日的周潤發當然霸得起,但為什麼要講一套、做一套,先恭後倨,判若兩人呢?
致敬變成搶盡風頭
最令人反感的是發哥對老人家的態度。跟他一起頒發最佳導演獎的,是從事製片工作超過三十年、年逾古稀的希雲叔。希雲叔未出場,發哥已經諷刺他渴睡。一見面就問他「認唔認得我」、「我叫咩名」和「有冇記錯」,搞到希雲叔要自認老人癡呆。這些表面上無傷大雅、純粹搞笑的插科打諢,其實帶有嚴重的年齡歧視色彩。之後發哥又教訓大方得體、反應敏捷的希雲叔「唔好得罪導演,唔係無得撈」,更作狀打希雲叔兩巴掌。
在現實生活中,發哥可能真的十分愛錫老人家,但他今次在台上的表現,不是敬老而是欺老。這令我想到有一次去睇潘迪華的演唱會,表演途中陳奕迅突然走出來向她「致敬」,但他狂歌熱舞所表現的媚態和騷勁,卻完全將年事已高的潘姐姐比下去。那是一場風華正茂的陳奕迅搶盡潘迪華風頭的精彩表演,雖然比潘迪華後生四十三年的陳奕迅勝之不武。那絕對不是致敬,而是踢館。潘姐姐曾經親口同我講,如果那晚她後生十年,一定同陳奕迅「死過」。
忽視敬老遲早出事
香港的當紅藝人,對老前輩的態度,往往是三分敬意,七分敵視。精神分析學鼻祖佛洛依德說男人有弒父情意結(Oedipus complex),霆鋒知悉得到最佳男主角獎之後上台的發言和表現,彷彿就是要證明佛洛依德是對的。
模仿不一定是最大的恭維,也可以是最含蓄的批評。他以最佳男主角的身份模仿謝賢的招牌動作和語氣,根本就是嘲笑他演技不濟。如果謝賢真的對他說過「你知唔知你細個嗰陣,我已經拍咗百幾部電影和幾百集電視劇」,那他在獲獎的一刻,當着幾十萬觀眾(或者幾百萬觀眾,視乎你相信無線還是亞視的收視調查)的面前重提舊事,就是要用最多人知的方式去告訴他的老竇,他這個做仔的已經遠遠把他拋離,去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他公開向謝賢認錯,希望他「原諒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朋友」,但最後贈他的一句「老竇,你至係最佳男主角」卻是綿裏藏針,似冷嘲熱諷多過衷心讚賞。香港的人口愈趨老化,但香港沒有敬老文化。敬老不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這遲早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轉載自4月23日信報

2011年4月11日

袁彌明:初創業要似海綿 (經濟日報)





香港經濟日報 
A34  |   城市熱點
2011-04-11



袁彌明:初創業要似海綿
  不少上班族會夢想創業,一嘗做老闆的滋味,期望工作環境較輕鬆、免受氣;但作為「80後」成功創業例子的藝人袁彌明,則提醒有志者,創業並不簡單,要勤力、更要24小時工作,不一定較輕鬆。
兩年前袁彌明透過網上短片教授化粧技巧,大獲好評,後來開設生活百貨店。她表示,創業與「打工」大不同,過去在電訊公司工作時,要與其他同事合作,同事間可能因個人利益不願授予工作經驗或交談,而創業則完全靠自己。
她坦言,自從開店後,每日要為收入打算:「人要勤力,要24小時做生意,更要有常識。」由零售、採購、推銷亦要自己負責,掌握市場趨勢,了解不同行業的最新情況。
「吸收快」 研大品牌發迹史
她舉例,簡單如製作產品廣告,也要了解不同媒體的客源、對象,以及廣告價錢:「究竟市場需要甚麼、缺乏甚麼,各種貨品為甚麼有不同售價。」更要經常到處逛,蒐集資料,學習如何與供應商溝通。
初創業者經驗更要似海綿「吸收快」,公餘時間,更要多看其他大型品牌的發迹經驗,例如參考「Starbucks」、「百事」及「可口可樂」的故事。

相片by太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