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

食水深?

有時見到某些人在網上話我做生意食水深, 我真心覺得好好笑.
首先怎樣才算"食水深"呢?

在護膚品/化妝品零售來說, 大部份牌子將成本$2的貨品賣$10。$8不是利潤喔! 差價還要扣除上架費/Counter費(各位知道department store counter收commission是怎樣收的? 每件賣出產品的40-50%呀!), 再扣人工租金水電電話同埋天文數字廣告費, 才叫利潤.

大概成本$1或以下的貨, 賣$10, 就算是食水深. 雖然香港女子精打細算, 但我深信每個香港女子(包括我)每個月都買緊呢d食水深的產品, 只是各位不知道品質差的產品的成本有多便宜.

我可以同各位講, 我o地的mark-up, 離(將成本$2的貨品賣$10)的標準很遠, 因為我不是廠商, 我要經代理批發. 幸好我自己開鋪, 不用付上架費/counter費, 而且我不賣雜誌廣告, 才有利潤可言.

網民make comment的時候, fair點好.
被大牌子割到一頸血卻抱怨我食水深, 用意何在?

之前話過會post都未post: <壹週刊>咪飲傷腎好色「真豬」奶茶

壹週刊 
A110-114  |   優質生活  |   頭號健康
2010-08-19




咪飲傷腎好色「真豬」奶茶
台式飲品開到成行成市,十元八塊一大杯,抵食夾大件!查實,台式飲品成本超平,奶精、香精、味料加色素,成本分分鐘低於一元!

最慘,飲落肚的並非鮮奶、果汁,而是不同種類的添加劑和氫化植物油,長遠而言,既傷腎又肥爆每日一杯珍珠奶茶,連飲七日,即重一磅,兼且增加患糖尿病風險,咪飲為妙!


「我真的好鍾意飲凍飲,試過在旅行時,兩個鐘內買了三杯飲品,幾乎一杯接一杯。」新城知訊台《還看今天》及《全旅打》的節目主持及高級監製林柏希(William)自言是個飲不停的「口渴人」。

最愛肥爆飲品

William愛飲的「凍飲」,可謂清一色高糖高色素高脂飲品,「十幾年前,台式飲品剛引入香港時,我最高紀錄一日飲五杯,珍珠奶茶、沙冰是最愛。」另一紀錄是,不顧身形狂食狂飲下,四個月間暴脹近十二磅,直達人生巔峰,身高五呎六吋,體重高達一百六十八磅!

「我知台式飲品肥,又多奶又多糖,但冰冰涼涼,夏天飲一杯,真的好消暑解渴……」可惜,William知道台式飲品肥爆,卻不知原來一直飲的是成本低,兼由多種添加劑製成的「化學飲品」。

恐怖化學果汁

最近網上熱播一段以化學物料製成「鮮榨果汁」的廣州新聞片段,片段中播出一杯聲稱是天然果汁,原來是由香精、色素、果汁味糖漿混合而成。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應用科學系食品科學及食物安全課程主任方麗影博士踢爆:「人工果汁其實並非什麼新鮮事,好多色彩鮮艷的顏色飲料,都加入了人造色素,令賣相更靚,或符合『果汁』聲稱的顏色。」

方麗影列舉一次親身「好色經驗」。「試過買一杯香芋珍珠奶茶,全杯粉紫色,放在雪櫃過一晚夜,翌日面層浮起一層紫藍色的液體,不必化驗都知道是人工色素。」方麗影不諱言,做一杯果汁,只須加入色素、香精、糖和酸液,超簡單。

人造果汁全添加

她舉例:「每種水果均有其特定的添加劑,要蘋果汁就加入一系列蘋果的添加劑,香氣味道幾乎同鮮榨蘋果汁一樣。」一杯蘋果汁要用兩、三個蘋果,成本約數元,但人工蘋果汁卻低於一元

「其實大部分表列添加劑都是安全的,但由於未經預先包裝的飲品不受條例監管,不必列明添加劑成分,又驚添加劑在生產過程中會殘留重金屬,過量攝入,會加重腎臟負荷,甚至引致中毒或癌症,所以,顏色飲品都是少飲為妙。」

事實上,現場直擊多間台式飲品店,在沖泡飲品時,加入的主要是彩色糖漿和奶粉,混和珍珠、冰塊和茶底即成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好色飲品」。方麗影指出,果味糖漿的糖分超高,「糖分超過五成,已具有防腐功能,根本毋須雪藏。」

早前,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CSPI)一項研究發現,多種常用的人造色素對人體有害,更點名三種常用顏色包括兩種黃色及一種紅色含致癌物質,建議全面禁用。可想而知,「好色飲品」對身體存在長遠風險。

「色香味」全

台式飲品屬「非預先包裝飲品」,因而不受法例規管,不必列明化學添加劑成分和比例,市民亦未必能從肉眼判斷食品是否含有添加劑。不過,專家教路,就茶類飲品而言,茶色以外,其餘「水果」顏色,除非採用鮮果汁,否則大多數來自人造色素,不妨問清楚先買。

注:以下皆為大杯裝,每杯分量約700至750cc。

色素起底

食物在加工過程中會流失天然顏色,或本身天然顏色不吸引,食物生產商就為了改善以上問題,又或為食物增添色素,令賣相更可觀,因而採用食用色素。檸檬黃,士多啤梨粉紅,彩色朱古力豆,全皆加入食用色素。

為減低成本,不少食物製造商會選擇人工色素而非天然色素,雖然成分安全,但話明是添加劑,多食絕對無益!

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的規定,預先包裝食物若使用添加劑,必須在配料表上列明其名稱或識別編號及作用類別。消費者可參考食物安全中心出版的《食物添加劑消費者指南》,就能識別食物添加劑。

冷凍鮮搾果汁

話雖如此,市面上亦有良心台式飲品店,台灣連鎖式飲品店「歇腳亭」強調採用果汁原液,色素無添加。本刊直踩其中一間加盟店,發現前鋪後倉的小店中,一瓶瓶由台灣直接入口的冷凍鮮搾果汁雪藏於攝氏零下十八度的冰櫃中,應用當日先再放在攝氏四度的雪櫃中解凍。

歇腳亭市場宣傳推廣經理Nelson透露,台灣連鎖式飲品店大都直接由總公司提供材料,包括茶葉、果汁、糖漿、奶粉等,並安排專人提供訓練,加盟店基本上只須安排店鋪及人手即可。以歇腳亭的果汁為例,全部在台灣總部鮮搾入樽,冷凍再運送到港。不過,成本則比人工好色飲品高,平均每杯約三、四元。

採用果汁原液,危險度下降,但確進糖尿專科中心高級註冊營養師林思為(Sylvia)提醒:「果汁含果糖,熱量不可忽視!」不過,論肥爆程度,始終不及熱量驚人的珍珠奶茶

即沖肥霸奶茶


珍珠奶茶中的珍珠彈牙、奶茶味香濃,可惜珍珠以木薯粉加糖製成,熱量高糖分高,配以由氫化植物油製成的「假奶」(即不含鈣質和蛋白質的植脂奶),肥上加肥!


注:以下泡茶用量視乎不同店鋪而有差異,只供參考。
擇瘦而飲
大熱天時,一杯冰凍的飲品的確能降溫解渴,奈何高脂高糖奶茶類飲品,又真的「飲用不宜」。營養師提醒:茶底、無糖、微糖、走珠、少奶是防肥戒條,若能遵守此戒,偶然放縱飲杯亦未嘗不可。
天使茶
魔鬼茶
注:a. 日出茶太、b. 貢茶、c. COME BUY、d. 歇腳亭

飲茶如同吞油

Sylvia逐項數:「首先奶精是氫化植物油,不含蛋白質和鈣質,基本上同飲豬油無分別。另外,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化驗數字,一杯七百毫升的珍珠奶茶,熱量高達四百六十卡路里,相等於兩碗白飯,有幾乎九粒方糖,飽和脂肪更超過每日上限,死梗!」

最慘,要消耗一杯珍珠奶茶的熱量,要喪跑一小時,散步更要行足個半鐘。Sylvia警告:「經常飲高糖飲品,長遠而言,有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新加坡一項研究就發現,每日飲兩杯或以上含糖飲品,會增加四成患糖尿病風險。而美國一項針對女性的研究數字更驚人,女士日飲一杯或以上含糖飲品,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激增八成!

不過,同食月餅、梅菜扣肉一樣,偶一嘗之亦未嘗不可,Sylvia教路:「要求走糖或微糖,即三成糖、少奶、配愛玉、寒天等高纖配料,則偶爾飲一杯都可以接受。」

醒你

若習慣飲有甜味飲品,可改泡烏龍茶、玫瑰花茶等,加少許代糖,再逐步減低代糖用量,改變嗜甜口味,同時亦可加入蒟蒻條以增加口感。

茶含有咖啡因,每日建議攝取量應低於二百毫克,而一杯茶約含十至五十毫克咖啡因,以千五毫升計算,健康分量約六杯茶。另外,孕婦、孩童、胃病人士、骨質疏鬆人士等,應避免飲過量的茶。

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容易導致胃部疾病,例如過量飲用高脂高卡飲品,容易刺激腸胃不正常蠕動,出現脹氣、噁心或胃酸過多的現象,嚴重者則會引發胃潰瘍或其他胃病。





2011年5月27日

下星期二(31日)晚7-730pm 港台節目一屋住家人@ 翡翠台

大家記得捧場~~
編導: 李麗珊
編劇: 謝國信 鄧智堅
助導: 卓健欽、葉家文
演員:袁彌明、周俊偉、劉玉翠 + 狗狗 x 3


在節目裏面成日黑面, 反而笑得最多系響以上劇照.
第一次做老婆角色!

2011年5月15日

今日出活動...

記者: 有沒有看今年港姐面試?
我: 有看到報紙報導
記者: 質素好差, 是嗎?
我: 那個什麽翻版嘉欣都ok....
記者: 下?好MK架! 仲去浦又食煙!
我: 是嗎?
記者: 系呀, 好唔掂呀今年. 你覺得港姐質素系咪好差
我: 咁一定會越來越差, 因為有質素的都不會選港姐. 做靚模出名更快. 而且這幾年的港姐無人識, 無job, 點吸引到人? (之後再分析了無線為何不能吸引有質素的人參加港姐等等.)

結果報紙標題:
袁彌明踩完港姐再寸無綫

其實傳媒大可以主觀地踩港姐質素, 踩無線. 大家都會好明白.  唔使一定用我把口.

2011年5月10日

天氣好, 心情好!


喬布斯獨裁 爆粗踩員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510&sec_id=15335&subsec_id=15339&art_id=15239776

想起The Devil Wears Prada中, Nigel 同 Andrea 講: " Do you want me to say, 'Poor you. Miranda's picking on you. Poor you. Poor Andy'? Hmm? Wake up, six. "

「企業獨裁者」---企業的本質就是獨裁, 何況Steve Jobs既是Chairman又是CEO.

"不許員工失敗,更不許員工為失敗找藉口,反而要勇於為自己的失誤承擔責任,而承擔責任的後果"---- what's wrong with that?

"但假如你是行政人員,你不可以有理由推搪,這就是清潔工人和行政人員的分別。"-----完全同意, 如果唔系不如比番清潔工既人工比行政人員.

"神話背後,喬布斯絕對是一個嚴苛的行政總裁。"----好奇嗎?

"2008年推出 MobileMe服務,就被外界口誅筆伐斥為一塌糊塗.... 「你們讓大家失望,應該要互相憎恨對方。」....會後全部要執包袱離開,由新員工接手 MobileMe業務。"---yes it was a complete failure when MobileMe first launched; and the team should go.

2011年5月8日

To: 無恥中央B台偽新聞工作者

無恥!

早前有個人(沒有獨立思維的扯線人偶也算是"人")很有禮貌, 很誠懇地以電郵邀請我做訪問, 探討某種社會現象. 我初步接受後不久覺得事有可疑, 所以婉拒. 但這個無恥的人非常客氣地send了5條訪問問題來, 說只會問這些, 我便答應.

到了訪問那天, 5條問題全部有問, 但他完全不感興趣地聽著, 然後就問了一些引導性的私人問題, 問完答案不合他心水, 又追問再追問, 直到我斬釘鐵強硬地說明, 他就搖頭擺尾, 很高興點頭收貨, 拉隊走人. 當日我已知有詐, 但已經太遲.

最後訪問出來了, 果然只是剪了最後那一兩條問題來播.  不過幸好, 他愚蠢到連自己的無恥引導性提問都剪輯在內.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見. 

以後接受某些無恥媒體的訪問, 我一定會把整個訪問過程用DV拍下, 讓所有人知道, 現在某些無恥新聞工作是怎樣發問, 怎樣剪接.

我只想告訴你這個無恥的人, 這篇訪問, 對我的形象, 生意和生活, 絲毫無損. 還令我學"精"了----對著你這種無恥的人, 根本不用比面.  

我起初有點同情你, 以為你雖然在無恥的中央B台工作, 但可能對社會議題有獨立的判斷, 才接受你訪問. 原來你由一開始已經有劇本. 下次麻煩你找個演員訪問, 由她說出你心裡所想即可. 我的時間可是很寶貴的. 

其實我心裡也替你難過, 幾十歲人, 還要在這家刻薄的中央B台工作(我早在27歲已經發覺其無恥不堪的作風). 還要用自己的強大中央平台對付一個女子.  哀哉.  哀哉. 

難怪你們每次出外景都被人窮追不捨地叫喊: " CCTVB!!" 

新聞"臭屎", 無恥.

p.s. 片中說道我不承認責任, 是因為他把問題包裝成為"你是否謠言散播者".
在沒有播放的訪問中, 我曾承認過責任, 只是答案不合他的劇本, 所以他故意用"謠言散播者"這個負面詞彙來引我就範. 

2011年5月2日

炒樓心得:地段很重要

新報 
B04  |   新報財富天地  |   人物專訪
2011-05-02




袁彌明炒樓心得 地段很重要
「我可算是不怕死!」由娛樂圈花旦搖身一變,成為商政兩界女強人的袁彌明,無論面對傳媒或是公眾,向來都大膽敢言,即使處身金融市場中,作風亦未見改變。她炒樓炒市,一買一賣,甚少手軟,但過程中絕不會忽略環球市場形勢。 採訪:劉承昕

積蓄令人安心,但袁彌明似乎不愛這一套,她平日行事大膽,在理財方面亦極為進取。「我的儲蓄不多,現時息率低企,放在銀行的作用不大。

沙士價買入上車盤

我把資金全都放生意及投資上,可以算『不怕死』,但我仍是謹慎的。」
袁彌明沙士時回港,以6,000元租住200呎的單位,後來認為供樓每月亦是差不多價錢,便待沙士完結後立即向家人借錢買樓。當時她以沙士價買入上車盤,一年賺75萬元,並從此開始炒樓生涯,多年來從未損手,卻有一次遺憾。「金融海嘯期間樓價大跌,但當時我把資金都放在生意上,結果沒有充足現金買樓,錯失入市良機。」
近年樓價攀升,政府加稅又賣地,望為樓市降溫。但袁彌明有信心,樓價未來兩至三不跌反升,因內地人愛到香港買樓,以便在國家一旦沒收資產時,可以徹底避開。她又預期,未來樓市將平穩發展。

灣仔樓是未來之星

袁彌明炒樓約7年,由最初需袁媽媽教授買賣樓宇細節,至今已懂得自行選擇「筍盤」。「地段很重要,投資盤一定在港島區、九龍站或內地人喜歡住的尖沙嘴等。而灣仔更是未來之星,一些單位原本的呎價已由原本的6,000元升至1.1萬元。該地區是市建局的重點重建區,有很多樓都會維修及外部翩新,故全部樓宇的升值能力都很高。」
「80後」經常抱怨上車難,同樣是「80後」的袁彌明,認為年青人要置業,就要努力儲錢。「無一個社會是每人也可以有樓,況且香港奉行資本主義,每個人的能力也不同,不可以因未能置業便問政府。年青人想買樓,就要努力讀書工作、學會投資。」

投資知識來自實戰

袁彌明大學主修經濟,但現時懂得的「戰事買油、天災買金」等投資知識,都不是從書本學回來,而是來自實戰。「你要真正踏入市場,投放資金於其中,才可感覺到它的脈搏。因為錢是自己的,所以買了金融產品以後,便會特別緊張,心臟也跟大市連繫在一起,很自然地時常查看市場走勢,緊貼大市。」

每個投資者總有看錯市的時候,袁彌明亦不例外,幸好她的經歷也不算是十分慘痛。「早年白銀升勢強勁,於是我便買入兩張每安士白銀30美元的期指。怎料不久後美元反彈,銀價跌至26美元,即當時的帳面虧蝕共30萬美元。我知道銀價總會再升,但當時心理上亦很難過。其後銀價回升至31美元,我便立即沽貨離場,因為實在太驚。」

上次的白銀經歷令袁彌明心情如坐過山車,更令她好一段長時間不敢再買入白銀期貨。直至近日,她看見銀價升勢如洪,才再次入市。「金價已創出歷史新高,但白銀仍遠遠未到其120美元的歷史高位。以現時的勢頭,銀價未來12個月有機會升至60美元。投資者可以待白銀回落至45美元以下入市,但不宜大手買入,因每次銀價的調整均有3至4美元,要承受此心理壓力並不容易。」

看好農產品投資基金

袁彌明投資雖進取,但亦有作風險管理。她除了買金銀期貨外,亦有投資於期指及藍籌股等,包括工行(1398)、有中國元素的港交所(0388)及A50(2823),以作分散投資。另農產品亦是她未來的投資選擇。「未來一年絕對有機會現糧食危機,且看日本的地震及核幅射洩漏事件。投資者可購入美國的DBA ETF,因該基金包含多種農產品投資,股價已由去年底的28美元升至目前的約34美元,但需擁有美股戶口才可入市。」